(用餐日期:2023.12)
跟很多人一樣,選擇和朋友聚餐的餐廳時,我經常是從「地點」開始發想——哪個地方對我們來說交通都方便?哪個地方應該會有不錯的、新的選擇?
這回,我想到了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一帶。
我好久沒來這附近開發新的店了,但我知道,這裡總是會有很多驚喜,不會令人失望。
(用餐日期:2023.12)
跟很多人一樣,選擇和朋友聚餐的餐廳時,我經常是從「地點」開始發想——哪個地方對我們來說交通都方便?哪個地方應該會有不錯的、新的選擇?
這回,我想到了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一帶。
我好久沒來這附近開發新的店了,但我知道,這裡總是會有很多驚喜,不會令人失望。
(用餐日期:2023.11)
這篇食記一開始就是重點囉——
如果你之所以對「糀日和」有興趣,是因為覺得有飯糰、玉子燒、漬物的和食早午餐看起來好吸引人,那一定要知道這個訊息:
「糀日和」今年五月改菜單後,不論哪家分店,都不提供和食早午餐了......
(用餐日期:2020.12)
要不是朋友約我試新店,我應該很難有機會來試試不在我守備範圍內的「Taste Test 試試工作室」(話說,這店名取得很不錯)。
它位於杭州南路相對安靜的區域,沒有明顯店招,看起來頗低調,比較像是一間咖啡館。據朋友說,此店原本位於捷運象山站一帶,2020年第四季才搬來這兒,12 月中旬開始試營運。
(用餐日期:2020.8)
和朋友約吃飯,該挑哪個地點好?
我們一個住板南線上,一個住淡水線沿線,那就約兩線交會點的台北車站吧。
朋友特別交代要我帶女兒去,她要請畫卡片給她的五歲小女孩吃冰淇淋!
(用餐日期:2020.7)
我是第一次來「咖啡弄」站前店用餐。
上一回去咖啡弄其他分店,也已經是多年前,除了冰滴咖啡外,我什麼都不記得了,也沒寫下食記記錄當時的感受。
所以,這回幾乎是一次全新的咖啡弄體驗。
(造訪日期:2020.7)
首先,我得說,這應該不算是一篇食記,因為介紹食物的篇幅極少(只有飲料/但文末還是有菜單)。不過,您還是可以藉此了解這家咖啡廳,判斷是否值得一訪。
先說結論:值得一來!
如果您有小孩,想帶他近距離看看平常很少見的動物,如蜥蜴、刺蝟、蜜袋鼯、鱷魚、箭蛙、玻璃蛙,以及有如大石凳一般的大陸龜,但又不想大熱天去動物園,就很適合來這裡。其實,連大人都會覺得很好玩。不想跟一堆小孩一起共處的大人也不用擔心,店內也有只限成人用餐的時段:)
(用餐日期:2020.6)
很久很久以前,當「鹹花生」還在師大商圈時,我去過一次。
店內燈光略昏黃,桌椅多為木桌木椅,好像還有略舊的小沙發(?不太確定,當時師大商圈很多咖啡店都有舊舊的沙發),店內一隅不可免俗地陳列著許多文史哲類書籍。那是一家很師大風、文青風、有點慵懶,待起來滿舒服的咖啡館。
前幾年,我就聽當年一道去「鹹花生」的朋友說起,「鹹花生」搬到迪化街,但一直到今年六月,我才終於來到現在似乎變得更有名的這家店。
(用餐日期:2020.6)
時間過得飛快。即使我還清楚記得上一回來「U & me 找咖」的情景,但回頭一看,那居然是兩年多前的事了(點這裡看 2018年初訪食記)。
這回再來,它沒什麼太大改變,只是生意似乎更好。我週間中午來,跟朋友坐到下午三點左右離開,這之間店內始終熱鬧滾滾,而且來店客層很廣,從年輕學生、上班族到銀髮族都有,真是家適合所有人來用餐聊天的舒服小店。
(用餐日期:2020.1)
來台北車站辦事,自是要順道吃點東西、創造體驗才划算。
北車一樓有各色各樣伴手禮專櫃,二樓有口味與風格多元的餐廳,若什麼都不買、不吃,就這麼瀟灑離開,感覺有點對不起身為吃貨的自己。
那吃什麼好呢?
(用餐日期:2019.12)
是的,正如標題所述,此次我造訪「舒曼六號餐館」南京店的經驗很美好,讓我直接將它納入「揪朋友吃飯不會失面子的餐廳」名單中。儘管我只去過一次。
其實,位於南京東路三段巷子裡的舒曼六號餐館南京店,是 2019 年秋冬之交才開張的新店。但一號店(政大店)似乎已是文山區一帶的名店。
(用餐日期:2019.10)
先說結論:我跟同行友人都覺得,「入口厝」是一家餐點比空間出色的餐廳。
這是好事。如果空間美或好潮、好有型,但餐點不可口,一切都是枉然。當然,最好的狀況是空間有質感、有風格、餐點也好。
「入口厝」的空間也不是不好,配色活潑明朗,也有不錯的自然採光,置身其中用餐還是愉快的,但確實說不上精緻細膩或有特色。畢竟此店位於東門站一帶,我們本來對它有更多期待(就是我們難相處啦~)。
(用餐日期:2019.9)
從長安西路彎進環河北路時,我不禁失笑。
雖說,這裡離捷運北門站、離迪化街商圈都不算遠,但真的已經有點都市邊陲的小偏僻感了。我和朋友,一個住板橋,一個住中和,哪裡不好約,卻跑來環河北路上的一家小店吃咖哩。
朋友晚我一分鐘到,臉上也是堆滿詫異的笑容,想必也是一路走來,自覺得荒唐吧。何況這天還是雨天呢,我們也未免太勤勞。
(用餐日期:2019.8)
已經養成習慣,每去一個比較不熟悉的地方辦事,只要時間許可,我就會盡量在行程裡安排一餐飯或一頓下午茶,以食物、咖啡/茶、一家沒去過的店,更貼近那個地方。
龍山寺我是不陌生,每年我都會去龍山寺拜個幾回,之前也曾因工作上的合作對象就在龍山寺一帶執業,我那陣子也常來,但若從飲食地圖的角度來看,我對那附近還是不太熟悉。印象最深刻的一回,就是朋友領我去吃小王清湯瓜仔肉,喝丸花豆倉咖啡。
這回要來龍山寺一帶,我特別上網 Google一番,想找家有供餐的咖啡館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