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辻行人的《殺人十角館》原作出版於 1987 年,當年在日本可是颳起了一陣旋風!所謂「新本格派推理」就是由此書開始。
至於第一版的繁體中文版出版於何時,我不是很清楚,但 2018 年,皇冠出版社推出了「30 週年愛藏版」,這也是市面上目前還買得到的繁中版。
此書的重要性,確實是有資格出個紀念版本。
雖然我講得一副很了解它的樣子,但其實,我是超級後知後覺,一直到最近才知道此書(汗顏哪,我讀的推理小說真的不夠多)。而且,我還是看了日本談書的 Youtube 頻道「ほんため」才知道的,一聽介紹,就湧起非讀不可的衝動。
主持人最打動我的那句話,即是日本原書出版時編輯寫的封面文案,中文版也用了這句話,可見它的力道有多強。
「僅僅一行,推理世界就此改變!」
太吸引人的文案了,真的讓我很想看看到底是怎麼樣的一行。
【以下有簡單故事簡介,無雷】
K 大推理研究社的七名成員前往無人島「角島」,入住鬼才建築師中村青司所建的十角館,展開為期一週的小探險。
角島上,除了有造型奇特的十角館,還有另一座宅邸「青色館」的遺跡——青色館已在一場大火中燒成灰燼,中村青司和妻子也葬身火窟中。
雖然角島有鬧鬼的傳聞,但這樣的地點對推理研究所的成員而言,正是一個有意思的度假地點。
然而,就在眾人入住的第二天,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很快讓此行蒙上陰影。
十角館的大廳桌上居然出現七塊塑膠板,其中五塊寫著「第一個被害者」、「第二個被害者」,依序寫到「第五個被害者」,另有「偵探」與「殺人兇手」兩塊牌子。
這是單純的惡作劇,或是犯罪預告?
翌日,第一位被害者出現,再接下來,是第二位.....
犯人就在仍活著的成員裡頭嗎?或是,島上還有其他人?猜忌與不安瀰漫在成員之間。
同一時間,沒有來到角島的推理社其他成員,則收到了署名為中村青司的信。
信上寫著「你們殺害的中村千織,是我的女兒」。
中村千織曾經也是 K 大推理研究社的成員,但在推理社的聚餐中因酒精中毒引發心臟病而身故。難道中村青司還活著?如果不是,又是誰寫的?寫這封信的用意為何?
全書故事,就以這兩條主軸穿插連結而成。
一方面,角島上陸續有被害者出現;同時,本島上的推理研究社成員也企圖尋找真相。
【以下會提到部分內容,但不爆最關鍵雷】
不意外的,到最後,除了「殺人兇手」外,角島上的另六名成員全都喪命。
但兇手究竟是誰?!
看到那關鍵的「一句話」時,我的確是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原來如此!
原來那樣的安排有此用意啊!(不能說太多爆雷,我只好用這種句型帶過~)
這句果然滿猛的。
讀完後,我立刻上網搜尋其他讀者的心得。
有趣的是,評價超兩極,有人覺得好精采,有人表示很失望,並指出諸多缺點,其中有些我也有共鳴。
總的來說,以下這幾點,我覺得很不錯——
1. 作者為鋪陳「那一句話」所做的設定,讓我很佩服。這設定既不會太唐突,但最後又是藉此設定給讀者一個震撼彈。
2. 作者營造懸疑、恐怖氣氛的功力頗強。雖然當那些寫著「第一個被害者」、「第二個被害者」的塑膠板出現在十角館的十角桌上時,讀者就已經知道會有人陸續遇害了。但即使知道,還是覺得頗精采。
以下這幾點,比較可以小挑剔一下——
1. 很多人都提到,「十角館」這個奇特的建築物沒有在兇手的詭計中發揮作用,實在令人遺憾,我也有同感。十角館在書中登場時,作者花了不少篇幅介紹——不僅建築物本身是十角形,裡頭的桌子、很多用品也都是十角形。這種強迫症似的極致表現,讓我也隱約覺得這房子裡頭應該有什麼文章、有些特別機關,結果完全沒有。
2. 詭計不算很突出。
3. 以客觀條件來說,兇手能獨力完成這些犯案,有點不合理。
不過,瑕不掩瑜,我還是覺得此書很精采,也覺得日本原出版社「講談社」的編輯很厲害,竟能寫出那樣簡單俐落、超級吸睛的文案。
綾辻行人以《殺人十角館》出道,一鳴驚人後,之後也有一系列「館系列」的作品,我也想統統看好看滿。
(2024.3.26 補充)
原來《殺人十角館》還有周邊商品耶,真是酷。
延伸閱讀:綾辻行人《殺人十角館》的漂亮周邊商品
【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