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月比較完整讀完的書有四本。

 

A.J. 的書店人生(The Storied Life of A. J. Fikry
嘉布莉‧麗文(
Gabrielle Zevin)著,商周出版,2014

A.J.的書店人生.jpg


一個書店老闆與書、與人交織而成的動人故事。情節安排雖不無老哏,但老哏中又埋藏著一些驚奇,串得不錯,足以讓人因恍然大悟、因感動而得到閱讀的快感。

我看完此書的後遺症,是立刻就衝動上網路書店採買,另外,也想整理一份書中提到的書籍清單。這書,會勾起本來就還算喜歡閱讀的人的閱讀魂(及購買欲)。

 

太多幸福(Too Much Happiness)
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著,木馬文化,2013

太多幸福.jpg


第一次看艾莉絲‧孟若的書,就從木馬文化引進的一系列孟若短篇小說集的第一集開始。

我其實偏好長篇,一來讀起來比較過癮,再者,在我非常有限的閱讀經驗中,我總覺得遇到好看的短篇故事似乎比長篇難一點。

然而孟若的這些故事都好看,雖然大多從悲傷的情境出發,但讀著讀著卻發現,悲傷的情境其實也不那麼悲傷了。她冷靜細膩但不煽情的筆風是原因之一,再者,故事說到來,讀者也會跟著有種莫名的釋然或感慨——這就是人生可能會發生的事呀。這就是人生的本質,無關乎太多情緒。


 

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保羅‧卡拉尼提(Paul    Kalanithi)著,時報出版,2016

當呼吸化為空氣.jpg


這是本月唯一一口氣看完的熱騰騰新書。

身兼醫生及癌症患者雙重身分,且將罹癌及抗癌經歷寫下、出版成書的作者不少。但在我印象中(至少賣得比較好的幾本),都是成功抗癌的經驗分享——也許這樣比較有出版的必要對嗎?比較能激勵癌友。但這本不一樣,作者最後還是不幸辭世,辭世之際才三十七歲,才剛完成辛苦的住院醫師訓練,下一階段的美好人生正要開始。

這樣充滿遺憾的真實故事,本來就具備了令人感傷、不忍的元素,不哭很難。書末遺孀寫的後記也很催淚。

但這書不僅是作者從癌末走向生命終點的紀錄,讀者從其中得到的還更多。作者熱愛文學,一度可能走向文學研究之路,但最後選擇接受醫學院訓練,選擇神經外科。他說:「我仍然感到文學對於心智生命提供了最佳敘述,而神經科學則為大腦奠定了最優雅的基本規則。」他對生命、人生意義、大腦等的思索,引領他走向神經外科了解掌控人體心智與諸多功能的這個神祕偉大的器宮,而在生命最末又回到寫作。

推薦我讀此書的朋友說:「這種作者恐怕不會再有了。」誠然如此。身兼醫師、癌症患者,又從文學及科學(神經外科)兩個不同層面去理解大腦、生命,還有如此優美文筆……具備這種種條件的作者,真的應該很難再有。

 

 

在旅館房間裡旅行
丁一,時報出版,2012

在旅館房間旅行.jpg

雖然我應該不太有機會去住書中介紹的這些一晚可能要價數萬台幣的旅館(話說,我會不會太小看某些旅館,搞不好房價甚至要六位數?),但開開眼界、知道有這些頂級祕境也不錯(有錢人住得跟你不一樣?)。

書裡充滿這些頂級旅館及其周遭風景的美麗照片,我邊看邊讚歎。

不過,作者在行文中喜歡夾帶一些典故,有的略嫌刻意,不是那麼對我胃口。再者,我也不喜歡只要內文提到個什麼名人,頁面下方就要來個名人素描+小介紹的這種編輯體例,真的不太必要,感覺有點突兀,破壞整體感(如果真的那麼想讓讀者知道,做個不太干擾閱讀的註解也就可以了)。

截圖01.jpg

截圖02.jpg

 

還有個小插曲。我上博客來找此書封面圖時,居然發現此書在博客來的分類是:「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休閒餐旅類>餐旅管理」。好怪,怎麼想也是該分在「旅遊」類吧。

 

 

 

 

 

arrow
arrow

    薄荷凱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