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月的閱讀狀況有點亂七八糟。我總是這本書抓來讀一點,那本書又拿來看一些,竟沒有一本書完全讀完。以下記錄的這幾本則是我好歹看了個七、八成左右的。

 

作家的料理店
嵐山光三郎著,麥田出版,2015

作家的料理店.jpg

看別人吃什麼、怎麼吃,總是令我興味盎然。看作家怎麼吃,又別有另一種樂趣。畢竟飲食反映生活型態,也多少反映性格、經濟狀態,有助於了解作家的人與作品——不過,其實我沒那麼大企圖想經由此書更了解作家與作品,只是單純覺得有趣。書裡介紹的十多位日本作家,我也不是個個都識得,但經由嵐山光三郎的筆,進一步貼近這些作家的飲食偏好,還是很愉快的閱讀體驗。

主文前,還有多達數十頁彩頁,一一秀出書中所提餐廳、菜色的照片,讓人看了肚子餓,也顯見原書製作上的認真。

 

至味在人間
陳曉卿著,圓神出版,2016

至味在人間.jpg

本月看的新書中,這本書讓我讀得最開心。全書沒有任何照片,但讓我對書中提到的某些店家、食物、用餐情境心嚮往之。這就是寫得好的飲食書。看了這書,就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做得出「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優質節目了。他有說故事的好功力,對飲食帶有感情,也能細膩觀察體會食物。

我尤其喜歡他爽快俐落又幽默的文字,好幾篇都讀得我大笑。但也不是一笑就算了,也能讓我對於有點基本認知、但說實在還是很陌生的中國各地飲食更了解。吃飯,常有同席者,他寫與父母、與兒子、與朋友等在吃喝中所交流的情感,也很可愛動人。

總之,是本好看、讓人想列出一長串待吃名單的飲食書。

 

總之,去散步吧
小川洋子,時報出版,2016

總之去散步吧.jpg

我讀過幾本小川洋子的小說,每本都讓我印象深刻,都不是我這記性每況愈下的中年人看過後會忘掉的內容,所以台灣首次出版她的隨筆集,我當然很感興趣。結果,讀沒幾篇,我就有點失望。不糟,但和她的小說差很多,略嫌平淡,不論敘述內容或表現方式都缺乏風格和味道,讀的時候不太能共鳴,讀完後沒有餘韻可回味。怎麼會這樣?我想,作家還是有擅長的體例、比較能說好一個故事的篇幅,以及工作節奏吧。

 

另外,是認真重讀的書。

1Q84

村上春樹著,時報出版,2009

1Q84.jpg


我跟此書的緣分比較特別。此書甫出版時我已讀過,後來某次搬家時賣掉,九月中旬,突然想起此書某些片段,湧起想強烈重讀的渴望,於是又重買了book1和book2。

拿到書後,細細看完book1,快快翻一下book2,我終於恢復記憶,記起當時為什麼想賣掉。我很享受閱讀book1的體驗,主要人物有鮮明性格、故事充滿想像力,總是誘惑著我一直多看一點,沉浸在那個奇異的世界裡。不過,進入book2,我就覺得不是那麼舒服了。

此書充滿太多「性」了,而且是不舒服的性、不必要的性——所謂不必要的性,是我個人覺得,故事中太多環節都非要以性來處理不可的這個部分,我覺得不是很以為然。某些情節、某些象徵,我都覺得分明不必用性來處理嘛,為什麼要那麼處理?是刻意的吧?所以就有點不舒服了。

《海邊的卡夫卡》中也有不少性的環節,但由於那個故事本身的屬性,我還可以接受。但1Q84的情況,似乎不必要耶。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村上春樹也許不這麼想、其他讀者也許不這麼想。總之,book2我不太想再仔細重看一遍了,book3也就不必重買啦……

arrow
arrow

    薄荷凱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